2013年,来自尼泊尔的夏尔马来到江苏大学攻读硕士学位,在导师袁寿其研究员指导下,夏尔马结合宜兴抽水蓄能电站、尼泊尔水电工程进行研究,掌握了水电工程中泵装置的关键技术。毕业回国后,夏尔马已在尼泊尔一家水电站担任了水电技术负责人。
能源动力类专业服务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重点领域,对高校研究生培养体系提出了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。近年来,江苏大学创新能源动力类研究生培养模式,以需求为导向,着重培养能源动力类研究生的独立科研能力、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能力。
“‘一带一路’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样性,地方高校必须基于差异化需求,按照专业型、工程型和学术型的培养要求,构建起立体、协同、开放的培养体系。”江苏大学党委书记、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寿其介绍,当前,来自“一带一路”国际人才联盟的企业对高端工程类人才需求都各不相同,“一带一路”发展中国家的高校对高端科教人才,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于“一带一路”对专业类人才,基础研究领域的前沿探索对学术型人才。
精准对接这些差异化需求,江苏大学采取开放的培养体系,培养期间每一位研究生都可以参与到各类科研项目中,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,技术成果转化项目、国际合作项目和企业工程项目等。通过与国际知名科研团队点对点合作,汇聚来自近20个国家的30余名著名专家学者,与本校优势学科的百余名专家组成一流的国际化导师团队,与国际上近20个国家的42所高校开展国际合作,建立了稳定的科研合作渠道,近30名博士研究生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或江苏省优势学科资助,出国进行1年以上的合作培养,联合培养占比超过35%。
通过江苏大学设立的“一带一路”国际人才学院,在校期间,博士研究生杨雪琪、柏京就参与到印度西塔拉玛泵站和阿联酋阿布扎比泵站等“一带一路”项目,硕士研究生庄鸿武参与瑞迪巴夫水泵公司合作项目,毕业后参加孟加拉帕亚拉燃煤电站项目。
“企业想要走出国门,需要有国际化人才先行。”无锡申康机械有限公司在江苏大学设立100万元奖学金,定向资助能源动力类中外优秀学子。作为和江苏大学有着密切产学研合作的企业,包括无锡申康、华维节水集团、新界泵业、凯泉泵业、申康流体、常柴股份、鹤玛泵业、中国能源建设集团、中国一拖等20 余家“一带一路”国家走出去企业率先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,构建了江苏大学“一带一路”国际人才培养产学联盟。
近年来江苏大学已培养能源动力类研究生1200余名,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留学生83人;研究生发表SCI论文500余篇,获省优博、优硕10篇,在国际、国内科创能力竞赛中获特等奖4项、一等奖14项;研究生毕业服务于100余家“一带一路”产业单位和高校,在南水北调工程、迪拜联合电厂、埃及智慧温室灌溉、纳米比亚鲸鱼湾集装箱码头,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等“一带一路”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。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雁 通讯员 吴奕 2020-06-02)